CN

TOP

Binzhou Bohai Advanced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 UAD
Binzhou Bohai Advanced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Binzhou Bohai Advanced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 UAD
Architect
UAD
+

Follow Us

Project Year
2020
Site Area
832989 m²
Location
Text description provided by the architects
渤海先进技术研究院位于山东滨州市科创城区块,是市政府着力构建“1+N+3”服务平台,打造创新创造新生态的启动项目。项目周边交通便利,东侧紧邻城市主要绿脉“秦皇河”水系。总用地面积约45万平米,建筑面积约83万平米。项目功能内核所指向的“共享共创”成为设计最初的切入点。这种对“共同”的诉求,让我们思考几个问题:1.如何平衡功能空间内在的多样性,营造生机勃勃的共生样态?2.项目的共享诉求指向园区内部还是城市公众?3.如此大规模的建筑群应如何应对城市尺度和人的尺度?最终,我们提出“Co-work&Co-live”(共享办公、共享生活)的设计理念,力求达到“形质合一”的整体效果。理性包容的共生样态
参照周边地块规模,我们采用网格化的街区和道路结构,是对理性主义的致敬,也是高效地解决未来园区复杂交通问题的基础。同时,在讲理中求变,为了提升项目在城市宏观空间中的辨识度,打破常规均质的地块划分方式,形成一主、两副、四组团的空间结构。酒店、公共服务平台、大数据中心、检验检测中心通过平台系统相互链接,共同组成一个“C型”巨构建筑,沿秦皇河公园展开,与城市形成共享开放的空间关系,同时也隐喻“Co-work&Co-live”的主旨内核。四组团以花园式办公空间为主,以相对对称的方式散落布置于东西向主要轴线的两侧,与周边接近“方格网”式的地块划分相呼应。
单体建筑造型遵从自身功能逻辑,各有不同。但总体上通过颜色、形式逻辑统一成两组建筑群落,整体协调。公共服务平台以层层叠叠的水平线条呼应水文化的特质;检验检测中心根据实验室对采光均好性的要求,结合水平向的穿孔铝板,最终呈现传统灯笼的造型意向;办公研发组团立面则在常规单元格的基础上加入一个斜切面,打破产业建筑冰冷、呆板的形态范式,为理性的工业美学寻找一丝浪漫与温情。分层共享的场所空间
随着产业园区的不断转型升级,其空间形态越来越呈现“社区化”和“微城市化”趋势。“社区化”促使园区功能越来越完备,我们将公共服务中心,检验检测中心等园区级共享功能置于项目用地核心位置。办公研发组团围绕在其周围沿城市道路排布,组团内部通过空中连廊相互串联,并共同围合出组团内部庭院。
在此基础上,我们并未满足于将其塑造成一个“单位大院”式的独立社区单元,而是以更宏观的视角,将其视为秦皇河景观带两侧的城市片区。“C型”体量围合的城市公园朝秦皇河打开,成为城市南北绿轴的重要节点空间。“C型”体量延申出二层平台和跨河天桥也同时将秦皇河对岸的国际社区紧密连接起来。多级关联的尺度体系
陈占祥先生则曾言“人的尺度是建筑与城市环境的尺度”。尺度与建筑使用者的感受密切相关。合理的空间尺度营造应体现在各个规模、层级上,从城市空间到建筑细节,均能让人感受到其合理性、舒适性。
东侧大型开放绿地半径约为90米,其较大的尺度主要为了满足人员集散、公共活动为主,同时与东侧秦皇河公园相呼应,作为外部城市公共空间的延伸,体现地块主要形象入口的仪式感。核心建筑主要采用“化零为整”的策略,将展示交易、人力资源、创意设计、数据咨询、商务服务、学术交流、检验检测、设备共享八大中心功能,组合成一个“C型”和“回型”巨构建筑,作为整个园区的控制性尺度。环绕东侧大型开放绿地的主要界面为公共服务平台的底层架空连廊,主要由连续、均质的玻璃幕墙和异形结构柱组成,局部打开形成通道,沟通地块内部与外部广场的联系。周边研发办公组团则采用“化整为零”的手法,控制各区块的贴线率,营造尺度均匀、具有一定韵律感的城市街道环境。在立面细节上,我们有意识地减小建筑构件尺度,对节点进行精细化设计,使人在建筑中行走、停留、工作和生活中都能取得良好的微观尺度感受。公共服务平台外部活动平台由于悬挑较大,加之其需要满足绿化覆土、上人活动等要求,按照常规的结构计算,需要较大的边梁高度以承受其荷载。为了尽可能减小梁高,在人们视线可达范围内对其作变截面处理,较高的梁内退形成切角式的阴面,控制贯穿建筑层间的立面横向线条仅为25公分高,削减了过大的建筑构件对建筑尺度的影响,使得建筑整体显得轻盈、通透,与周边环境相得益彰。检验检测中心大楼其外立面由折边的穿孔板构成,为了尽可能减少立面分缝对于观感的影响,外立面选取了平面尺寸较大的非常规穿孔板块。连接穿孔板的次龙骨采用三角桁架,减小构件尺寸的同时,支撑构件的结构形式与外立面的三角折边穿孔板相呼应,达到建筑形式和结构形式统一的空间效果。后记
“共生”是创新园区来自内部功能和外部城市的共同诉求,有序自然的空间格局与高效复合的科研活动相互编织,将建立一个激发创新的空间体系。每天往返穿梭于环境优美的秦皇河风景带,为创新研发人员高强度的工作提供心灵放空的间歇,是创新活力的源泉,也是城市发展的动力。项目各方在不到一年的极短工期下紧密配合,希望最终能建设一个有温度的园区,一个有归属感的家园。


主创建筑师: 朱睿

设计团队: 朱睿、陈瑜、徐新华、高峻、陈冰、徐荪、江胜涛、吴韵、李晓飞、周萌、朱自立

结构设计: 程柯、沈金、王俊、王成志、李丽、谢辽、潘庆祥、魏结强、孔华伟、钱磊

景观设计: 高黑、李伟强、徐伟东、俞婷

给排水设计: 陈激、陈飞、赵洁钦、邵熠然

电气专业: 郑国兴、丁立、杨凯、范宏建

暖通设计: 余理论、仇宇、郭轶楠

市政专业: 杨国宝、胡超、王大可、楼丹阳、顾万里、王炜龙、沈晓露、吴玲玲

委托方: 山东滨达实业集团有限公司

施工图设计: 中国中元国际工程有限公司

施工方: 中交第三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

合作方: 东南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City: 滨州

Country: 中国

Appreciations towards UAD for sharing wonderful work on WaSpeak. Click to see more works!
Published on 2023/11/21
Editor:Madnemo
Enter ID in the Search Bar P182 Direct to the Article <https://www.waspeak.com/project/s/bin-zhou-bo-hai-xian-jin-ji-zhu-yan-jiu-yuan-zhe-jiang-da-xue-jian-zhu-she-ji-yan-jiu-yua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