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

TOP

Chengdu Sunac · Zhihe Yashong / IN Lab
Philosophy and safety in urban dwelling
Chengdu Sunac · Zhihe Yashong / IN Lab
Architect
Category
Project Year
2021
Site Area
7200 m²
Location
Text description provided by the architects

成都,是一座被贴以“安逸”标签的城市。每座城市与其居民是相互成就的。城市的脾性,总是最直接地反映在人们的生活状态里,一遍遍与它的历史、气候相融相生;如果用一种独特的味道来形容成都,必定是市井里的烟火之气。所谓“巴适”—是骨子里带着的达观安然的气质样貌,更令人向往。


本案位于成都市主城成华区,是融创雅颂系列产品。我们试图找到成都市井烟火气与文人雅集生活的一种平衡,在更加贴近自然、贴近生活的居所环境打造中,有更雅致更精致的风雅之感。在与城市安然并肩齐走的同时,带着生活的美学与质感,带着雅趣场景里的欢颂与安逸。

整体(示范区)场地设计是纵深形态,我们试图在有限的空间环境中,通过竖向动线的变化、边界的模糊将整体的场景感受放大、也延展场地的大小。

01

居住环境的设计中,我们希望它可以更加贴近自然、更加邻里交融,不去刻意彰显文人本身的气节,而是将其以更内秀的方式,在居所里很适切而自然地流露。

在竹林夹道转换间,从城市空间进入门庭再到社区。两侧的格栅对应了旧时的宋锦——细腻地用通梭,以经纬结构为主。水中的提灯也进行沿用格子窗形的形式,在细微处铺陈人文氛围。

02

门厅是立体交通的转换,穿过门厅后进入到下沉庭院。为了更接近生活的味道,下沉庭院是希望脱离时间的概念——即先有了院子,再有了周围群落的建筑。它好像一直都在这里,它也本来就应该在——我们希望再多的新造的建筑、新的生活都能被这样的院子所包容。

这里好像是所有生活的源点,疏林、叠水、红桥、浮台、琴庭…… 有一些古的气质,又带着天地中闲情偶得的趣味。

其中也不乏一些呼应雅集生活的细节,红桥与琴亭均提取了宋代莹润的酒樽的弧线作为构筑的线性,与宋代建筑的飘逸轻盈呼应。琴亭的下部结构为木斗拱形式,是传统的临水挑空建筑多用的方式。踏过红桥拾级而上由置石堆叠而形成的通幽小径,再抵达琴亭。

各种细节之下——是不紧绷、松弛的。像礁石、苔藓、自然的杂木、巨石,这些都好像有了很久的沉淀,充满了自然的力量。

03

琴亭的构筑物表层采用定制的布幔,中间环绕软塌。琴亭挑空在叠瀑之上,我们试图追寻一种平面与空间的区别,远与近的区别,在亭内和亭外、在山上与山下的体验之别。

04

在掇山运石、理水叠瀑的场景后,沿着“屏风”来到翠竹环聚处。不管是居住的院落、回家的体验、回家的生活都希望更拙朴、更贴近自然。通过现代手法的演绎,将屏风、山林屏等植入场景。表达山林环荫的生活场景,“常以诗,画,茶,棋,乐以会友”。

红色的墙体,来自于朴实夯土墙,是家乡的象征。往家走,模仿栅栏的木格栅,光线下显得温暖又质朴。即便是想打造接地气的生活场景,所有的设计也需要很精致、很当代。

而这样的特色屏风之内,人的活动与相聚场景,让园子也成为有生命的活物。雅集生活让人与场景一同演进。而周围丛植群植的种植手法,虚实相衬,又营造了疏朗的空间氛围。

整体的设计尽可能地做的暖心一些、而不去用特别高冷的色彩、尽可能松弛一些的:红色的、木色、暖色的细节之下,在一些光线变幻之下显得更加的温馨。文人居所的生活氛围,是在这样的质感之下所进行的延展。

结语

至和雅颂层层递进、收放有序,在成都市井文化与文人隐士生活中,寻找了链接与平衡。我们希望本案更贴近生活的味道,更真诚地看待未来居住空间的氛围:拙朴的、暖心的而又精致的。在雅趣诗境之中,游怡情山林。也随了成都文化,那一份闲适与自由,安然与达


项目名称:成都融创·至和雅颂

项目地点:成都市

景观面积:7200㎡

设计时间:2021年6月

业主单位:融创成渝区域蓉置片区产品管理部

景观设计:壹安设计

建筑设计:森拓设计

室内设计:赛拉维设计

景观施工:蜀汉园林

主持景观设计师:周建安

景观设计团队:李昕、梁天才、宋益君、徐莉莎、刘万红、吴梦梅、霍伟

景观摄影:日野

推广策划:E-ar



Appreciations towards IN Lab for sharing wonderful work on WaSpeak. Click to see more works!
Published on 2023/12/30
Editor:Lucas Lee
Enter ID in the Search Bar P2471 Direct to the Article <https://www.waspeak.com/project/s/zhihe-yashong-in-lab.html>